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不是)
事情是这样的,这次过年咱就带了个小笔记本回家,所以基本上就没怎么玩游戏,基本上都是刷刷短视频和B站,以及忙里偷闲整点星露谷。本来我是打算搜一下有关游戏里种地的内容的,也不知道我手机爹给我干哪来了,刷着刷着画风就成这样了:
不是,原来浇粪是直接这样浇的吗?我印象里这玩意不应该是发酵好了埋土里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这个只有18秒的短视频硬控,回过神来已经视频已经循环播放好几遍了,而且最搞的是这条视频下面都是什么#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之类的tag,怎么个事,这难道就是给“失业回家种地”的人提前留的后路吗?(绷)
有一点不得不说这个账号名起的是真好,农民入门指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也有教程?带着这个好奇心我点进了作者的主页面,好家伙,这教的东西可真全,种地,洗菜,爬树,劈柴,做饭,修东西,分辨农作物等一系列生活小常识都有涉猎。
而且再一看,内容还不止限于上面这些“农民技能”,包括农村生活的人情世故,待人接物这些,都用一种非常一本正经的情景剧进行了演绎。比如人情世故之鱼换猪粪,一段30秒的视频里没有花里胡哨的剧本,也没有所谓的反转,有的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博主向邻居家讨要猪粪,作为回礼给了邻居家一条大鱼这样的淳朴小故事。
此外还有展现农民日常生活中各种点点滴滴的瞬间,比如灶膛BBQ烤肉那期,博主不慎将肉掉到了灶膛内部,本想抢救一下结果又失败了,干脆索性直接埋在炭火里等明火消失了再拿出来,结果就是肉都烤成碳化了。
从结果上说这次烤肉算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后面博主和自家狗一块吃糊肉的画面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就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温馨,在情绪输出上却是成功的。
有时候生活中很平常的事他也会出一期教学,像是如何跨过一条河沟,如何在村里乘凉诸如此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是上旱厕指南,尤其是通过咳嗽声判断旱厕是否有人这点,简直和家里老人描绘以前在农村生活的场景如出一辙。
我刷到这个博主的时候正好不是过年期间嘛,他也是与时俱进连串亲戚送礼、收红包、装车回程这样年味十足的教程都做了一遍,就比如这个收红包教程,衣服口袋该做怎样的提前准备,收红包时欲擒故纵的姿势该如何摆放,到手后该做出什么样的回应,这套流程对中国人来说明明早已滚瓜烂熟,但潜意识里还是想把它看完。
难怪从起号到现在才八个月的时间就能涨粉八十多万,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气息吧。(头像甚至还是浇粪那期的)
由于该账号创作的大多都是介绍农民生活相关的视频,与同样记录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齐民要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着实是给了很多像我一样五谷不分的网友一点小小的震撼,所以网友们便将其附名为“赛博齐民要术”或是“齐民要术电子版”。
别说,这要是专门弄个大教室当一门正经专业课来讲,我估计八成是听不进去,但他这些只有几十秒的教程视频不知为何就是看的津津有味,不少人也表示看了很多期视频后,感觉自己又行了,想要立刻实践一下。
不过这种大多都是脑子学会了,手还没学会的那种类型,这点我深有体会,比如他这期刨红薯教程,具体手法如下:
看着好像没什么难度对吧?以前小时候去红薯地的时候,奶奶也是这样教我的,可当我实际上手的时候不是没找准红薯位置,就是一耙给红薯干两半了,有条件体验的网友也给出了真实的反馈,总结下来就是干农活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重要的是要动脑子。
虽然这种技术类的科普短时间内学不来,可理论知识咱还是能一看就会的,就比如种地当中最基础的一个常识,哪个是稗(bài)子,哪个是水稻?
所谓稗子就是一种长得很像水稻的杂草,如不清理就会抢夺水稻的养分,这要是叫一个不知道的人去除草,可能一趟下来稗子没除几个,水稻倒是全给薅掉了。
通过简单的科普就能学到,水稻是通体呈绿色的,而稗子则是根部发白,茎秆为扁形则是水稻,圆形则是稗子,而这还只是众多不太容易分清的农作物的其中一种,所以你看,即便是在农村种地,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容易的事。
刷了这么久的视频,另一个让我感到共鸣的,是他那些既接地气又复有地区差异化的视频,比如教大伙如何上坟这期,号主本人是江苏盐城的,按照他视频里拍出来的规矩,纸包要在坟头码齐,烧火的过程中不需太过拘谨,可通过与旁人聊天的方式缅怀逝者,在纸快燃尽的时候需要将纸包里的纸板按坟、纸、纸板三点一线的方式摆好,并按照辈分从大到小依次磕头,每人磕四下,待纸烧尽方可离开。
最后作者还不忘调皮一下,告诫大伙上坟的时候一定要上对坟,可别烧错了纸。对当地人来说可能真的有用,不过在面对这种比较严肃的场合时,大家的习惯多少都会有些差别,比如有些地方的人就会觉得祖坟在竹园里有些不妥,有些地方则不会在意;又比如烧纸的时候要不要画个大圈在圈内烧,是一张一张烧还是成堆烧,磕头到底是磕三下还是四下等等。
光是看评论区大伙的说法,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点知识,不过这东西毕竟是有说法的,真到了要上坟的那天,还是按家里长辈的规矩来吧。
看了这么多“教程”,咱说句实在话,其实里面很多和种地农业有关的知识很多人可能真的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不妨碍“农民生活指南”受到人们——尤其是评论区众多大学生的喜爱。在我看来,这也是这片土地的人们可爱的地方。大伙对“种田”这事儿的向往,可是扎扎实实刻在DNA里的。
23-11-01
23-02-15
23-08-03
23-09-26
22-07-05
22-10-08
23-02-02
22-08-20
22-09-08
22-09-02
22-10-20
22-06-15
22-10-16
23-03-30
23-08-23
21-11-29
22-08-19
22-03-14
22-07-07
23-10-17
25-02-05
23-07-07
23-01-09
23-05-08
21-10-18
22-08-29
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