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类游戏吧,尤其是和场地赛车扯上关系时,就容易产生一股“硬核”味儿。
老车迷们对这股味道是甘之如饴,但对泛车枪球游戏的受众来说,又总有些生人勿近的疏远感。
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往常和外传地平线系列交替推出的《极限竞速》本传,在2021年将次世代的第一个席位“让”给了更能吸引全类型玩家的嘉年华派对《极限竞速:地平线5》,而自己则“从头打造”,以重启的姿态姗姗来迟。
全新的《极限竞速》抹去了数字序列,采用了重新设计的LOGO
感谢微软本次赠予的媒体先行key,差不多20个小时的轰鸣下来,我已经在这款游戏里拿到了四个冠军金杯,也差不多完成了一个粗浅的初步体验流程。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尽管在游戏内容层面,《极限竞速》还是相当纯粹的场地赛车,但对于纯新手、3A大作里偶尔驾驶载具的玩家、或是赛车游戏经验不足的键盘车迷来说,它实际上比《地平线5》来得更亲和,更敦敦善诱。
尤其是一度让我觉得堪称系列短板的汽车文化与赛车氛围这一块,它这次,做得更好了。
还是事前先叠个甲,咱并不是非常专业的赛车爱好者,游玩履历是加起来300小时左右的《地平线》系列,以及百余小时的欧卡,并没有深度接触过模拟赛车软件,因而本作主要聊一下初步体验下的个人感受,更加专业的内容就无力涉足了。
如果把赛车游戏比作餐厅,那么步入《地平线》时,你可以在菜单上看到非常丰富的游玩菜单。有主打速度飙到极限的加速赛,有纵情欢享的游乐园赛事和越野赛,有尘土喧嚣的拉力赛,还有诸如风火轮这样奇思妙想的DLC带来的地面飞行之旅。
但传统场地赛车的《极限竞速》就显得专一得多了。这道菜单上只有一道名为“刷圈速”菜品,甚至没有准备诸如“驾照考试”和花式操控挑战之类的余兴项目。
与之相对的,《极限竞速》在赛道中有着更为严肃的规则束缚。诸如撞击、偏离赛道等行为,都会实时出现裁定,严重违规行为将会被罚时,而且玩家选择的难度越高,处罚也就越严厉。
简单说,在《极限竞速》倒也可以用鱼雷战术,但只能用一点点,至于那种高速弯撞进弯心把对手车撞得spin的那种操作,大概率会被罚时2秒以上,还不如老老实实抓地减速过弯呢。
本作的游戏模式近似于地平线中的“锦标赛”系列,玩家首先需要选定一辆符合赛事规格的车,且改装数值也需留在锚定范围内,用这辆车来一口气参加由多个赛道组成的多轮赛事,按最终的积分获得排名。
在这个前提下,你还必须首先完成“现代之旅”的全部赛事,才能进入选车较自由的公开等级巡回赛事
而更凸显真实性的一点是,在正式比赛开始前,玩家还需要先进行练习赛。练习赛会根据玩家当前为AI车手设置的速度计算出一个合格的圈速,以供玩家在预习赛道时更准确地评估本场比赛的难度是否处于一个自己能搞得定但又不至于太无聊的区间。
嘛,实际玩下来,练习赛因为无法跳过,加大了疲惫感,本来一个锦标赛6场比赛,加上练习赛的3圈,整个玩起来仿佛是跑了12场比赛一样。作为回报,练习赛只是提供了一些可用于车辆升级的经验值。
而在练习赛结束后,随着玩家选择难度的不同,这边还可以选择调整车辆的燃料、轮胎。
包括起跑顺位也是可以预选的。选择越靠后的顺位,抵达领奖台能获得的奖金就会越高(他娘的,终于不是地平线5默认最后一名了)。
在枫叶谷和箱根这两条原创赛道之外,《极限竞速》中的所有赛道都是现实中确凿存在的。这一点和《神力科莎》等赛车模拟软件一致,也是本作立足于赛道竞速的一个基准。
只不过似乎是因为“从头打造”的缘故,前作中的一些玩家们耳熟能详的赛道并没有出现在目前的版本当中,赛道的数量目前总共为20个,还是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的。
自定义赛事无法查看全赛道收纳图,只能一个个选
就比如纽北这样的高人气地图还处于“即将到来”的状态,也期待着之后能看到中国赛道出现在游戏当中。
“赛道刷圈”这个玩法,在列清单的环节可能有些寡淡。但赛车游戏的趣味,也全部体现在赛道的设计上。
为什么赛道就够了?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设计出各种可能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道路组合,再加上天然赋予的高低地形差,以及不可控的水雾天气,这一系列的组合之后的结果,足够让一位车手和他/她的赛车经受足够的考验。而目前的赛道种类差不多堪堪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就比如在游玩时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勒芒赛道,这条赛道有着非常壮观的长直线路段。
在这里,我驾驶着福特GT将油门死死踩住,车辆伴着引擎激烈的轰鸣声,在高转速下速度一路拉高,200,250,300,360……
在这个过程中,我能逐渐感受到《极限竞速》锻造出的速度感——我能感觉到越来越呼啸的风噪声,越来越清晰的胎噪,轻微推动摇杆时车内零件在极速驱驰下的异响,以及随着速度抵达极限而越来越差的稳定性……
这里原本打算截取GIF,但帧数太低无法体现出1/10的实际游戏感受
而在结束了这条让人即便透过屏幕都能产生恐惧感的直道,进入右直角弯开始减速时,我又产生了一种派对突然散场的落寞感觉。在这一刻,我也理解了为何车手和场地赛车游戏的玩家们,都如此钟爱这条名为勒芒的赛道。
除了让人能踩死油门的赛道,也有以高难度弯道为主导的赛道,比如让我玩得非常头疼的铃鹿赛道,由于弯道路窄,实际对抗时选取路线和超车都有着不低的难度。
你看,不同的赛道中直线的比重,以及弯道的组合方式都有所不同。即便不考虑更进阶的针对性调教,单单是需要将每条赛道都开得漂亮,就已经相当需要花费心思了。而当你换了一辆不同的车,每个弯道又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这也是我从不甚了解开始食髓知味的一个过程。
熟悉赛道的过程里,我在和车搏斗,在和赛道搏斗,其次才是与赛道上AI车手们搏斗。我发现,自己还是挺享受这个过程的,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和我一样爱上这种搏斗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本作的每个赛道都有着导入动画,以及练习赛阶段的暖机动画。尽管动画只有30帧,但也因此又有了点儿收看电视转播那味儿,配合上紧张的快节奏鼓点乐,很能烘托赛场的紧张氛围。
还有一点,让人觉得十分有趣的是,赛道也会根据天气呈现出丰富的变化——这也是我认为本作有别于《地平线5》的又一大进化。即便是同为晴天,赛道也会根据当前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日照效果,而且还会随着玩家的游戏进度实时拟真地出现时间变化。
夜间和晴天的顶光会在挡风玻璃上打出车内的反光
譬如我就一度在暴雨时分开始比赛,而开到中段时雨停,紧接着会在路面看到大小不一的水洼;亦或者是从落日时分开始比赛,在后半段太阳会完全下山,天空的云彩呈现出奇异的紫霞模样,令人感觉既梦幻又美丽。
对于实战而言,赛道的路缘在干燥时可以承受一定的过弯抓地,潮湿时则可能加大打滑的风险,这一点大概是天气变化中玩家最需要注意的了。
做个小总结吧。虽然看起来“赛道刷圈”这一种玩法显得有些狭窄,但不同的赛道会衍生出不同的驾驶策略,不同的车型,又能带来不同的感觉,不说是千变万化,但涵盖20条赛道(以及它们的不同变体)的《极限竞速》,目前而言内容是差强人意的,如果长线运营模式下赛道更新不太慢,就基本没啥可以挑剔的部分,或者说,在考虑新赛道前,最好尽快把老赛道逐一找回来,对于老玩家来说要来得更友好一些。
先说驾驶手感。
以我习惯的驾驶舱第一视角来说,感觉《极限竞速》的调度是要来得更加厚重一些,这一点尤其是调转方向时感觉要更明显一些。不过还是挺想吐槽方向盘最大角度的限制,导致很多弯给人感觉现实是过得去,但游戏里反而是要入弯时对得更准,否则出弯就会被甩出去老大的一截。
其次,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能在《极限竞速》中获得多少“手感”,和你使用的硬件设备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手柄的操作体验,肯定就好于拼多多九块九包邮的键盘,而同为手柄,微软精英二代肯定又好于物美价廉的北通。这其中无外乎是震动反馈的细腻度,以及(尤其是L2和R2)按键的线性;取决于一个丰俭由人;而上限也是非常之高的,毕竟一套入门级的模拟赛车组件置办下来也得过万了。
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里,我表达过对这款游戏的一个小意见:有太多的车都是“顺带一提”,游戏中既缺乏对车辆类型的介绍,在剧情中出现某个传统品牌的经典车型时,也缺乏富含文化属性的历史溯源。
对于老车迷来说,这些介绍自然可有可无,但对于那些因为喜欢一两辆汽车而开始了解汽车文化的新朋友,适当的介绍不但能很好地渲染气氛,也能让人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汽车文化能够成为一种文化。毕竟,这可能就像你玩刷子游戏那样,比起每一把武器都只有属性介绍,我觉得大部分玩家还是喜欢看几眼装备说明上的“黄字”的。
《极限竞速》这一次就很懂那味儿。在制造者杯为玩家们准备的赛事里,你可以从介绍中了解许多经典的汽车款式,并挑选自己最心仪的那一款,踏上赛道的征战之旅。
因为专注于场地赛车的关系,《极限竞速》中目前登场的,基本都是家用性能车(诸如高尔夫GTi)、半赛级汽车(诸如凯迪拉克black wings和斯巴鲁BRZ)以及赛级汽车(牛马莲花等等),简单说,就是键盘车迷圈中“键盘值”都比较高的车款。
尽管总数量肯定比不上地平线,但热门车型却很多,作为地平线最爱玩城市路段竞速赛的玩家,我是非常之满意的。包括我自己最喜欢的BRZ,17款和22款都能在游戏里轻松获取到。还有包括国产的领克03+、Cyan版本也能在目前版本的商店购买。
展示环节和《地平线5》差别不大,也就不太展开说了。感觉还是沿用的光追系统,可以好好查看车身各个部件,欣赏电子模型。
哦,对了。在《极限竞速》,车辆改装的选项是和车辆等级挂钩的。你得在赛道跑出数据,才能提升车辆的等级,然后获得一车一用的“改装点”,用这个货币来解锁一辆车的改装部件。
如果是新米,实在搞不懂各个升级项目对应的是哪里的改动,也没关系,还有一键升级可以一口气完成改装,至少能确保你的素车在一场赛事里越开越好开。
这个系统让人有些不满的就是对外观件卡得比较死,得到12级乃至20级才能解锁前后保险杠、尾翼、侧裙这些“心情件”,不过说老实话,改装和调教也许是《极限竞速》门槛最高的部分了,我目前的阶段其实也真没玩明白,就等着后期直接抄大佬的赛道调教呢。
刚开游戏时,我承认自己有点儿被屏幕上出现的“盲人辅助模式”搞得有点不知所措。抱歉,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设想了一下,假如我是盲人,应该不大会选择来游玩一款赛车游戏。
但实际上手游玩时,我多少理解了为何《极限竞速》有设置这种模式的自信:它在声音方面给到玩家的细节,实在是丰富得有些过头了。
用文字来形容声音,感觉挺苍白,但可以说,单论“堆料”,《极限竞速》在声音素材上的堆砌是超过《地平线5》许多的,例如你能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听到下面这些声音:
车轮压到路缘的声音,且干燥和潮湿路缘的声音会不同;
轮胎在过弯时的清晰撕扯声音,可以让你感知并判断轮胎所剩的抓地力;
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风噪和胎噪,而且随着车速越来越高,这两项声音均会不同程度地增强;
在通过一些特殊铺装路面(如桥梁)时可以听到金属部件的倾轧声音;
在经过隧道或头顶有空心物体时的破空回响;
在某些情况下过弯时能听见底盘(?)或车内部件异响(?)的声音;
发动机的咆哮声;以及泄压阀的声音;
这些声音综合在一起,所达成的极致就是我在勒芒赛道跑到370公里时速时的状态,这些丰富的信息共同组合成了我从未在《地平线》系列中感受过的速度感,相信我,你只要试过一次,就完全能理解我正在拙劣尝试描述的,到底是怎样逼真的事物。
而往实用角度来说,《极限竞速》中过弯时轮胎给予的声音会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能够在第一时间告知目前过弯的状态:这个弯是还可以再激进一些,还是完全已经被你压榨到极限了。
从拟真度、沉浸感和信息等几个方面综合来考量,尽管在跑赛道的过程中没有了BGM的参与(毕竟是严肃赛道游戏),但《极限竞速》的音源真的处理得很棒,如果要用分数来概括,我的评价会是10/10。
《极限竞速》的缺点总归也有,而且对游戏体验的影响还不小。即便你将驾驶难度都拉满,但AI车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加道德。它们仿佛《地平线5》的AI平移过来一般,丝毫不会规避碰撞,甚至入弯时,即便你老早就卡好了线,还是会有追尾你的崽种。这一点尤其是在玩家必须遵守赛道规则时让人尤其感到憋屈。
相比之下,劲敌赛的幽灵模式倒是能让人感觉安心一些。
而为了服务“先拉到底看看这家伙说了点啥”的玩家,咱在这里也聊下硬件端的表现。我这边是用12代I7配4070来进行的游玩,游戏内无法设置帧率,基本是稳定在60,只有过场动画会强制锁30,后续应该能通过其他手段解锁帧数,尝试后如果有结果会进行更新。
不过到这似乎也聊得太多了些。在20小时,也就都是这些比较粗浅的东西了。在之后我还会用方向盘等套件来进行游玩,如果有机会的话,在游戏时长抵达一个咱自认为还过得去的时候,我应该还会再出一篇完整版的体验谈,咱们那会儿再见。
22-03-16
22-12-30
23-10-17
22-08-25
22-11-14
22-09-08
22-03-12
23-03-30
23-01-09
23-11-01
23-07-07
22-10-16
22-08-20
22-08-29
24-10-31
22-05-12
22-07-04
24-10-29
22-12-15
22-07-07
22-11-02
22-08-19
21-11-29
22-03-14
23-09-26
22-04-01
23-02-15